設計探索-【釘】









作設計作了這麼久,其實有很多作品都封存在自己的記憶中或是在冷冰冰的電腦殼裡,其實在從事設計的過程中,從3C的產品設計師跨足到生活設計後,在這些日子中,設計的探索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這些探索也記錄在過去的創作中,這些創作最終不一定成為量產的商品,倒是成為了我的設計的一種紀實,一直想寫一些紀錄,最近終於自我要求開始把過去的一些創作拿出來,把這些記錄,一一的分享給大家,第一個拿出來的是在我兩年前的一個設計,【釘】-自動鉛筆,首先,我要先承認這件作品其實藝術的表現語彙還蠻重的,至於有沒有賣相或構不構成商業性就交給大家去判定囉!因為他最後並未量產,也曾經嘗試量產,但是有很多的XXX,所以沒成行。

從圖中其實很容易解讀外觀所帶來的視覺認知,因為就是一隻筆、有隻釘子,再來就是木頭占了整各產品大半的視覺比例,OK~這我想應該是大家第一眼所得到的意象,當然在設計的探索中,這件作品其實是從行為開始觀察起的,回想看看,自動鉛筆這個品項,在使用的過程中,是不是最常和他產生互動的一種筆,因為你不時地要把筆心按出來,也因為這樣,在你的使用行為中形成了姆指和鉛筆間的親密接觸,而且每次行動時,都需要按個兩三下才過癮,這是一個你我都存在的使用行為,因此,掌握了這樣的行為,我希望讓這樣的行為得到第二層的回饋。


於是筆頭須要給與姆指新的觸覺,才能夠成新的觸覺上的回饋,這是我的要求,這時,腦中晃過去的,就是釘子上的紋路,雖然造型不是很特殊,但在不同的釘子上,都會存在有著這樣簡單樸實的紋路設計,雖然比重很小,卻有存在的意義;但姆指不像鐵鎚一樣無情,而是能細細的感受紋路給你的回饋,甚至殘留印痕在你的姆指上。很自然的,釘子成為了我在設計上選擇的物件,當這樣的實物物件轉化到產品設計上時,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算設計嗎?我只能說這是表現藝術的一種手法,就像裝置藝術一般,利用這樣的手法來表現設計,他能幫助我們在探索商品設計的過程中得到很多的啟發,所以我說這產品很藝術吧!扯遠了~回到正題,從釘子出發,當然和他最密切的,我想就是木頭了,應該也沒人會反對吧!因此在筆身的設計上,我也不加以思索的採用了木頭材質來表現釘子與他的關係,包括使用行為中讓釘子釘入木頭中的畫面回饋,也得到一種不錯的動態視覺效果,一切好比都這麼巧妙的安排著,不過再往細節處看,這隻筆身我將它設計成四邊形,為什麼不設計成圓形呢?這就是這產品的第三點視覺回饋。


在這一點上,我一直被工廠這樣質疑及抱怨著,說我的設計只會增加工廠開發的麻煩,作成圓形不是很好嗎?但對我來說,作成圓形就完全不對勁了,完全前功盡棄了,你有沒有發現?釘子的頭是圓的,我之所以要設計成方型,是為了強化兩者間的視覺衝突,兩者間的幾何關係是彼此能夠襯托彼此的,而非兩圓的互相較勁。這一點也造成了成本的提高,是其中一點遺憾。


設計在這裡完全結束了,行為、視覺、材質、主題,都很巧妙的放到的正確的位置中了,這也是我在作設計探索中希望得到的結果,殘忍的來了,再來就是商業探討了,是設計師最怕的課題,因為太殘暴了~~包括了成本、市場性、長相、甚至於景氣的好壞等。先從長相來說,這一點我比較不擔心,因為我給他的一個很酷的包裝,也是一塊大木頭,我在木頭中挖出了一條溝,將這隻筆放進去,讓木頭的視覺比重放大,整體的比例和釘子成了很強烈了對比,加上了正矩形的張力,一隻釘子釘入一塊木頭中的外觀表現,馬上從包裝中獲知了設計的概念,不須介紹,大家便能解讀,很好~~這也是我作設計追求的目標,但也種下了惡果,這木頭成本又破錶了,又遭受一次重擊,一切的種種都種下了商業中成本的毒,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成本下要花多少錢才能買這隻自動鉛筆,你以為大家瘋了嗎,錢太多嗎?沒錯!就是這樣他變成了放在我電腦裡的藝術品,不過我不會因此感到難過,因為在這作品中,原型的轉化利用,行為與產品間的故事性,以及視覺張力的探索中,我也得到了一些新的刺激,這就是設計好玩的地方。


故事說到尾聲,原型的轉化,用於產品設計,在近代的設計師的表現中常常可以發現,是產品設計中其中的一種表現手法,也是一種藝術表現的方式,但是原型的轉化也容易被濫用,在設計中的深入探索更顯重要,這一點中,在欣賞設計作品同時,不妨用心去體驗一下。


下回再與大家分享我挖出來的下一件作品,敬請期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