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鐘的奧秘


隱"形"鐘,是我這次在台灣設計師周中看不見主題展中的一件作品,應該也是志工們最難解說的一件作品,也驗證了我自己常覺得我設計的作品,都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邏輯感,哈~~沒關係!!我就努力看看!!來說說這件作品。



這作品也是我嘗試新的表現手法的突破,如何利用最單純的基礎元素,創造產品的故事,相較於過去的作品,就看不到既定的物件轉化的手法,比如說一圓"壺"有壺的意象,這次可是很冒險的挑戰大家的感覺。言歸作品,因為主題是看不見invisible,所以如何創造看不見中的看的見,我選擇了牆上的時鐘作為一開始的切入品項,原因是,牆上會出現的立體物不外乎是畫、鐘、掛勾等等,而時鐘在大家的心裡都存在著圓與方的很明確的輪廓原型,於似乎立體+原型就成了發展的重點,所以我要作的事就是把它們藏起來,但卻隱約看的到體與輪廓,因此就利用了"面"作為媒介,起伏的面表現體的存在,面的轉折呈現了原型輪廓,但真正的時鐘是被隱形在裡頭的,但真的要談的隱形是在說"形"被隱藏了,而非真的消失,說到這,不知是否能從設計中看出所以然。

在我的網站中,也用簡單的動畫表現了一下,可以去看看!!
http://www.awmcorps.com/afterain/yiweishen



補充幾個點,
1、因為牆是面的表現,所以隱形中是透過"面"作為媒介
2、因為圓與方的線性對比較強,所以圓的輪廓就以方型收尾,反之。
3、為什麼要用古典指針,因為簡潔的線條中希望讓人有多點想像空間,想像裡頭到底是怎麼個古典法。
4、為什麼要用掃描秒針,因為圓形輪廓沒有折點,用掃描機芯就很搭,反過來方型輪廓就是配答答答秒針。
簡言之,這個時鐘的確是看是簡單,也很抽象,但有一點就是,放在不同的環境中,都不失高雅,這不就是是時鐘該扮演的角色嗎?雖然很難言傳,但是靜靜的欣賞牆上面的延伸起伏變化,何嘗不是一種視覺饗宴呢?



最後我用的真空成型的方法將產品量化,但為了讓其塑膠也呈現高級感,最後以陶瓷鏡面噴漆收尾,聽說工廠都是塗裝筆電的。阿背面因為要掛在牆上,看不見,所以就沒處理表面了,保留了原始的塑膠面,有正與反的不同世界。




Read Users' Comments ( 0 )

Wave set



無風不起浪,當風劃過安靜的湖面時,那整面的漣漪浪朵讓人好比雞皮疙瘩般的舒服起來~~哈哈!!這形容好像過頭了點~~不過這就是我這個作品的創作源頭~~原本是為了這次看不見聯展所設計的作品,但就在專刊截稿前,我有了其他詮釋看不見更好的點子,就在哪一霎那間,我決定翻案了!!!只是為了滿足我內心小小的愉悅~~但不是不喜歡這個作品,是在詮釋主題上有了更好的設計,所以決定換角!!!



所以首度分享被自己打槍之創作,此作品的視覺焦點,不用我說,那湖面的朵朵浪花馬上吸引了目光,透過盤子的不規則線條,同時透過四方連續的設計手法讓盤子可以不段的延伸拼貼,創造出更大面積的視覺張力,效果就這樣呈現出來了。在材質的選擇上則是運用了金屬材質(鋁)來製作,金光閃閃,很耀眼吧?哈哈!!!當然在這個不安靜的盤面上,是要放上杯子組的,因此在浪花的設計同時,就把配合的圓弧計算進去,讓杯子的線條能與浪花契合,使的杯子在浪花上可以安安靜靜的存在,因為怕破壞整體的線條,我放棄了杯把的設計,改用雙層杯的設計,讓線條比較單純,和盤子搭在一起比較有對比性,杯子則採用玻璃材質,更能在簡單的線條中透露出盤子的浪花的線條,在繁簡找到有趣的視覺感。另外也加了一個小盤子~增加產品的實用性。


四方連續的延伸


玻璃小碟與無把雙層咖啡杯





我必須承認這作品的視覺表現是一個重點,也是我想玩弄的形態表現,針對使用上的回饋,我仍處於懷疑階段~~~呵呵!!再觀察一陣子看看~~看能否有些突
破!!!


Read Users' Comments ( 2 )



國寶級工藝師蔡清鈿是我這次設計配對另一位藝師,特別令我記憶深刻的一位老師,第一次的認識過程中,完全感受不到這位老師的傲氣,而是感受到濃濃的在地草根殺氣,談吐中處處充滿驚喜,蔡老師就住在壯圍的海邊,坦白說,他的工作室還真是荒涼啊!!但是卻有一種輕鬆自在的空氣味,一進入老師的工作室就被陣陣的木頭香給吸引,緊接著就是被一陣陣的茶香給包圍,因為老師喜歡邊泡茶邊聊創作,當然還有他分享的滿滿創作經驗。不時還會被他語出驚人直言直語給震撼到,就像他自己形容自己是文化流氓的那樣真實。先撇開這次合作的重點,蔡老師的個性在一開始就讓我對他的真性情感動不已。我們的開始沒有太多工藝上或設計上的討論,而是彼此的閒話家常,他喜歡釣魚、他的人生觀、他對美感上的體驗、他的人生經驗成了我認識他最多的一部分。
當然還是得切入正題,這次的工藝設計合作的重點,在了解許多蔡老師的作品後,完全無法想像這樣細膩的作品竟是一個這樣豪爽的浪子所創作,於是我的腦袋中開始出現許多構圖,如何將老師的手藝表現於設計中。回去後便著手開始設計的發想。


發想的設計圖中,以蜂巢為主軸,但桌子太大,被老師打槍了~~~


討論中都可以感受到老師的殺氣~~

第二次的碰面,我帶著許多的構想圖和老師討論,沒想到,瞬間被打槍許多的構想,此時才發現設計師的世界裡少了許多工藝師感動的創作力,除了設計的表現外,雙手間所雕刻出來的生命力是我沒有深刻去體驗到的東西。為了貼近這樣體驗,在被打槍後的幾次會面中,我們更像好朋友一樣的無話不談,有一次,因為老師喜歡釣魚,我們一時興起,晚上11點便跑去了老師常去的魚場釣魚,老師不斷的形容釣魚所帶來的爽快感受,特別是在釣到魚時力量在手上掌握時的那種真實感,渾然與身體結合一起的超脫,他要我用心去體驗這樣的過程。從中我真的覺得也許這就是我們遠遠不及的境界吧!!!那一天我們釣到了晚上1點,也是有史以來蔡老師釣最多的一次,也讓我看到了許多的感動力。


這一天生意超好,釣了將近十條大魚~~~

回去後我也開始修正了我的設計,由於老師擅長表現昆蟲生態的生命力,我開始思考這樣的主題如何表現在產品的設計中,同時兼具產品的長相也同時可以把這樣的生命力表現出來。最後,蜜蜂成了我設計中的切入點,但蜜蜂不是我表現的重點,而是蜂巢。如以上的設計圖面~~
如果把創作當作是一個過程,那麼蜂巢就是蜜蜂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成果,他的長相不是一種靜態的表現,而是一種時間的紀實,我希望將蜂巢的一種不規則感、隨機感在作品中表現出一種"時間的進行式",同時我需要的是將這樣的造型表現在一個隱密的造型裡,為了可以表現偷偷的進行式,於是我選擇了設計一款立燈,在燈罩內面透過蔡老師細膩的工法表現出燈罩中築巢的動感。我這樣的想法,在我再次與蔡老師討論是獲得了老師的認同,進而開始了設計的微調及修正,當然也開始著手雕刻的進度。但是這樣的設計也讓蔡老師大大的傷腦筋了,因為要在一個有限燈罩空間裡雕刻,也是突破了許多過去的經驗。更何況還是挑出一堆的蜂巢,真是辛苦了老師!!


慢慢看出雛形了~~不過蔡老師太隨性,都讓我等很就才看到進度!!!!

慢慢的在老師雕刻燈罩的同時,我也在旁協助了燈座等配件的製作,就等待組裝的那一刻到來,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還加入了一個小小的蜂巢茶几,與立燈呼應,試圖從畫面中感受到隱隱約約的茶香味。我為這作品取了一個名字就叫作”築燈”, 因為蜂巢仍不斷的再構築中,相信從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這樣的生命力。
最後,蔡老師也發揮的他的專長,為此作品雕刻了幾隻小蜜蜂,為此作品畫龍點睛,畫上完美的句點。重要的是,我們竟然趕在開展的當天才把小蜜蜂給組上去!!


最後趕工~~

設計概念
築燈,顧名思義築即構築之意,作品中希望將燈具呈現出構築進行式的時間感,因此選擇了蜂巢的意象,透過木雕的表現,巧妙的融入此作品中,在這盞立燈中表現出築巢的進行式,在燈罩內佈滿了木雕的蜂巢意象及蜜蜂裝飾,就像是蜂群慢慢構築起的一盞立燈,讓燈具再次重新獲得生命力,同時也表現出大自然及工藝師蔡清鈿老師的巧奪天工。


築燈~


築几~


Read Users' Comments ( 3 )

鄂王社區 林朝欽vs易瑋勝


上圖:燈籠藝師林朝欽與他擅長的傳統燈籠作品

這一次很高興這次參與了蘭陽博物館手創蘭陽生活美展的活動,與工藝師共同合作及創作,經過配對後,鄂王社區林朝欽燈籠師父及國寶級木雕師蔡清鈿成為了我這次合作的主要夥伴,鄂王設計林朝欽擅長於傳統燈籠的製作,不論是在造型上或是材料應用上皆有豐富的經驗,而國寶級的木雕師傅蔡清鈿更是讓我嘆為觀止,因為在他粗曠的個性下,卻有著細膩的工法,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讓木頭重現新的生命力,從他的作品中不難發現這樣的特點。
製作互動過程
在跟鄂王社區的林師傅何作過程中,在參觀了他的一些作品及製作觀察後,很幸運的,我很快的進入了設計定案的階段,如何經過燈籠製作的工法重新體現非燈籠的產品,變成了我這次想發展的方向,一方面在視覺上,很輕易的就在燈籠本身的造型中作了簡單的轉化,可以將花器以燈籠的表現方式呈現,於是開始與林師傅討論這樣的想法,過程沒有太激烈的討論過程,設計就這樣產生了,於是開始在花器的形體上構思了許多造型。當然燈籠也有一個特點,就是收納,我也希望在收納的特點上找到一些巧思甚至於廢物利用的環保概念,因此我將回收的寶特瓶加以利用,希望隨手可得的寶特瓶也能在這次的作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我統一了每一個花器的瓶口大小,為每一款花器裝上了為他量身訂製的瓶口,以便將寶特瓶固定於花器中,在花器上也針對寶特瓶的大小size,作了兩款比例大小。

上圖:討論是一件漫長的過程,我們在郵局討論、廟裡討論、紀念館都可以討論


上圖:設計圖發想

在我完成了設計圖面後,於是開始與林師傅展開了較為頻繁的討論製作階段,首先就是模具上的討論,以及工法上是否可以加入一些改變,於是我們嘗試在繞燈籠鐵圈時,不規則的纏繞,看是否能夠產生一些有趣的線條 ,但最後發現,並非我們想像的理想,整體的造型反而變成了很不完整的扭曲,於是再度把我們拉回到現實,透過燈籠的基本手法才是最好的表現方式。於是林師傅將我設計的各款花器分別製作出木模後,開始了鐵絲纏繞及糊紙的工作。我也在此同時將瓶蓋的設計透過模型製作的方式做出了測試模型。

上圖:接近完工階段

過程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尋找適當的紙材,因為紙材上的紋理也將決定這次設計的表現,一開始很多人問我,要不要在燈籠上彩繪?最後我還是決定很純粹的用紙來表現燈籠花器的長相,盡量少一些裝飾彩繪的線條。因此我選擇了一些紋理較為強烈的棉紙來應用,除此之外我也找了較具東方色彩的龍紋紙來作嘗試,讓花器也呈現了強烈的東方韻味,最後我們還嘗試了直接用手抄紙來糊製,沒想到表面的效果也不錯,很樸實的手感韻味。因此我們在燈籠花器中同時也找到了不同的面向。最後將訂製的瓶蓋黏合上去後,就算大功告成了!!


上圖:作品的組裝方式


上圖:成品籠器沙龍照

社區觀察
鄂王社區的鄉民,各個臥虎藏龍,這次合作的林朝欽師父,本身是壯圍鄉郵局的局長,不說還很難發現他在燈籠工藝上的造詣及功力,這次合作中,有幾次都在在郵局裡共同討論,或是在城隍廟中討論,真的是一個非常在地的且融入生活的一次創作合作,不但充分發揮了林師傅精湛的手藝,也看到了鄂王社區最單純樸實的一面。當然作品雖然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也從簡單中發現不簡單,跳脫了過去燈籠的既定裝飾意象,加入新的設計定位,讓這樣的手藝不再被燈籠定型,而是發揮出更多元的產品。我想這就是在鄂王社區中可以發現的感動吧~~

設計概念
我透過傳統工藝燈籠的工法,及燈籠本身的收納特性,在這次的設計中將其運用於花器的設計上。將回收不用的寶特瓶再利用,為其設計了漏斗式的瓶蓋後,結合於燈籠花器上,利用燈籠的製作手法應用了各式的紙材,表現出各式不同韻味的花器。使用的過程中,只要輕輕將瓶身拉下,並將水倒入寶特瓶中,插入花束後,自然就形成桌上的花器擺設,不但美觀實用,還具環保觀念喔!

還有與國寶級木雕師蔡清鈿合作的創作,陸續再分享~~因為還在趕工中!!!!!


Read Users' Comments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