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XBA-4 推薦

生活,是設計靈感最重要的泉源,這是我從事設計多年來最深刻的體認,也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生活的長相、讓自己的生活充實,創意自然就會如影隨形。除了設計之外,攝影、音樂都是我平時的興趣,偶爾外出拍拍照片、攝影,把當下的感動記錄下來,或拿起吉他彈彈僅會的幾首歌……等,這些都是開啟自己感官最直接的方法。 音樂是我在作設計時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特別是一個人在夜晚趕圖時,特別需要動感且節奏強的音樂來激發我的想像力及腎上腺素。但總不能把辦公室當夜店放肆地播放音樂,所以對我來說,擁有一副表現優異的耳機就更不可或缺了!當我收到Sony XBA-4時,哇~很有份量的入耳式耳機啊!看起來就是相當厲害的長相。這是我第一次看見XBA-4時的第一反應。
這樣的耳機理所當然讓人躍躍欲試,拆箱後,耳機拿在手上,並沒有想像中的重,身為產品設計師,不免發揮職業病,好好檢視耳機的外觀設計。Sony一貫細節質感的掌握,果真不在話下,特別是加長的兩段式電線設計,讓我在辦公室使用時更加便利,就算因為電腦主機在桌面下方離得太遠也沒問題;平時外出時使用也不會因為電線過長造成麻煩! 除了主體設計外,當然很重要也是最期待的聲音品質。聽說這款耳機表現重低音頗為優異,馬上來首屬於我年代高中時期的搖滾夢經典,的槍與玫瑰的經典Sweet Child,來聽聽是否能有現場的震撼感。當塞入耳朵的那一霎那,我的聽覺瞬間與世隔絕,進入另一個完全無聲的世界,只能說此時無聲勝有聲啊~難道這是特別設計聽音樂前的重要放空階段嗎? 就在此時,那熟悉的電吉他聲仿佛從舞台上傳下來,鼓聲響起時,坦白說,我的心已回到了演唱會現場了!那聲音的臨場感因為在每種樂器層次分明的清晰度下顯得真實,我不得不用這樣的形容詞來形容我聽到的聲音表現,聽完整張專輯後,我早忘了耳機到底表現了甚麼樣專業音質,留下來的是內心那無限的感動與回味。 SONY官網介紹:http://store.sony.com.tw/headphone/#/recommend_6


Read Users' Comments ( 0 )

2011 鐵窗椅PB1



又是幾百年沒增加新的文章了~~事情怎麼隨著年紀越大越來越多呢?不是應該越來越閒嗎?沒辦法~~這就是宿命吧!
這回要來分享的是2011年的創作「鐵窗椅」,為什叫作鐵窗椅呢?故名思義就是從鐵窗的靈感發想而來,但也絕非如此單純,最後的成果多半大家會覺得只是鐵管椅的設計,要這麼說也行,但我還是喜歡叫做鐵窗椅,有幾個很重要的原因,讓我娓娓道來:
一、台灣從早期至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裝鐵窗,主要的目的我想絕非是為了美觀而存在,應該是為了防範宵小入侵吧~~加上台灣人有一個民族特性,只要有人開始這麼作,就會開始有人跟著作,造就了台灣鐵窗的文化。我記得我小時候鐵窗的樣式很多,最常漆成綠色,但曾幾何時,因為成本材料取得容易,鐵窗也慢慢變成了圓管、方管的簡單製作模式,進而普及在大街小巷中,至今路上都還可以看到許多的鐵窗工程行,只要一通電話,就可以馬上幫你安裝鐵窗,甚至於量身訂作~~



不仿在你家附近逛逛,也許也可以看到鐵窗行喔~

二、其實說破了,鐵窗椅的概念其實並非形態的轉化,而是創造鐵窗行的多元機會,就地運用既有的資源,依舊能夠打破框架來創新,因此在觀察鐵窗行的相關工作內容後,我選擇了最容易加工的材料--鐵管,有方有圓,原因是,這些在地的師傅你千萬別出難題給他們,否則就算你再有預算,我想他們也不想作~~~這也是為什麼如何用最單純的素材來創作很重要的一環,不也是和現在監牢式的鐵窗有著相同的出發點嗎?唯一不同的是,我希望讓這鐵窗椅加入美學內涵,在比例上大小上都希望得到最佳的詮釋。


初期提出不同形態的構想


最後確認整體比例尺寸後,將其命名為PB1

三、為什麼不用以前老窗戶的元素?不是比較美嗎?原因是,在一開始我曾經試圖用一些老窗戶常出現的圖騰來設計,但和師傅討論後,他說:現在很少師傅在作以前老鐵窗的造形了,因為成本高工法多,市場也不大,不普及了。這麼一聽~~馬上一劍穿心,讓我打消了那樣的設計手法,因為打從心裡我很清楚的希望每一間鐵窗行都可以很輕易的製作此椅。雖然以前的老鐵窗比較美,我也需要忍痛割愛了~~~


依照設計圖需求,師傅已經透過機台完成初步的零件工程

四、最後很重要的--工法~~是需要先和師傅慢慢博感情了解的,哪些工法可以作?哪些很難作?哪些不行作?甚至於哪些不想做?還是都得先了解一遍後,慢慢的構想發想時都需要一併考慮進來啊~~~~~
經過了一點一滴得剖析後,我慢慢的畫出我理想的單椅,運用連續的方管作為椅子的主體架構後,再利用圓管構成椅子的椅背及椅面,其組合邏輯就跟鐵窗工程一樣,在椅把的設計上,因為連續的框架組成,很容易可以在製作的過程中調整高低,於是出現了低把的造型以及高把的造型,因應不同的需求囉~~


工程尺寸圖是必須的,即使在這3D的年代


別小看這180度的彎角,是師傅一點一點的點焊出來的




師傅好像醫師一樣幫鐵窗椅接骨中



組裝完的鐵窗椅帶有一種豪邁味~~~

在製作過程中,我發現師傅的年紀跟我一樣@@,好難得~~像我們這麼年輕的有志青年,也願意投入在地產業中!實在令人敬佩,哈哈~~~所以我要求師傅在製作的過程中讓我進行拍攝,好好紀錄一下,這樣的創作是如何執行而成的?可以相機在我手,沒辦法入鏡演出,成為我的最大遺憾~~



上了漆後感覺都不一樣了!


鐵窗椅全紀錄

這作品完成後,也參與了幾次的展出,台灣設計師周、台北設計大會、廣州工業設計展、中山不變展等等,藉此讓更多的民眾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也許就在你的身邊,也許就是你的鄰居,平凡中都可以發現創新的機會!



謝謝觀賞,希望大家會喜歡~~~


Read Users' Comments ( 0 )

動靜之間 Between



自從去年台灣設計師週結束後,馬不停蹄的工作從沒間斷過,難得放假也只想好好睡一覺~~我的部落格也跟著一起睡了一個長覺,這下總算要甦醒了,已經是好幾個月後的事了!!(內疚狀)
今天要來好好說說去年得意作品之一,就是看不見主題展中的創作"動靜之間",這個咖啡杯組的設計囉!!!看似平凡,但也隱藏著許多設計在裡頭,這可是我設計過的杯子中很滿意的一個作品(得意狀)。



首先,由於是探討"看不見"的設計,深思熟慮了許久,除了kuso的看不見表現、魔術般隱藏式的手法或是材質的看不見,都無法滿足這次我想嘗試的設計。反倒是巧妙的細節掌握吸引了我,話說~如果產品被設計的同時,那關鍵性的造型或線條,能夠支撐起整個作品想表達的概念,我相信這會是很有趣的,於是我開始構思要在怎麼樣的產品中來表達這樣的概念。
在選擇設計物件的同時,拉哩拉扎的過程就不多說了,內心交雜後的結果,看上了咖啡杯盤組的設計,對咖啡杯及盤之間的依存關係發生了一些興趣,我記得那時候就常問自己,為什麼要有盤子,只是滿足功能嗎?多半人的回答一定是可以放奶球啊~可以放攪拌棒糖包啊~~當然的確可以發揮這些功能,但我卻不這麼看,我希望在杯子與盤子的設計上,找到真正屬於他們兩者間真正的依存關係。



所以開始了我不能沒有你的出發點,當然你也不能沒有我的境界,開始構想的同時一開始設計了原先有分享的wave cup,也是秉持這樣的方向,在盤裡面有很多共同的曲面,而杯子皆能安穩的放在裡頭,不懂的可以去前幾篇看看,但是做出來後,出現了我不能沒有你,但你好像可以不需要我的窘境(我是盤,你是杯)。好吧~~通常到了這個窘境我就只會選擇重新來過,重新去思考杯子與盤子間的關係及可能性,又是一個不小心,讓原先打槍的概念再次簡化後,竟出現單一曲面可以讓盤級杯底共用,達到一個巧妙的組合,而這組合有趣的是,杯子不在盤上時,擺在桌上是不穩定的,是搖搖擺擺的,但不至於讓杯子翻倒,此時杯子彷彿在告訴盤子,我想回家!!!讓杯子回到了盤上時,有種奇妙的吸引力,放上去的那一霎那好像就這麼吸回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向心力的反作用力,會讓人有這樣的感受。ㄟ~~此時的杯子,因為盤子達到了靜止的狀態,因為共面的關係,讓杯子在盤子的每一個位置,都處於鏡止,這盤子完全就是為了這杯子而存在的,不是嗎?




共用的曲面


優雅簡潔的杯把設計

當然這樣的結果,我很滿意,就這樣定案囉!!!再來就是一些簡單的細節囉~~有沒有發現杯把我採用了薄片狀的設計,在把手中間有打了一個小洞,當然都有設計的目的,第一,把手用片狀是為了讓人有手捏的方式持杯,因為你會發現這樣的拿法,讓你喝起咖啡時變優雅了~~你可以試試看!!!第二,中間的小洞很單純的是為了讓人在捏把手時,透過小洞更明確感受到指尖的觸感,捏持更明確的回饋。

以上是我對between這款新創作的說明,但你有沒有發現,這款創作如果用陶瓷製作的話,我相信光是要讓兩個面吻合,大概良率也不會好到哪裡,因此,陶瓷!!算了~~~這幾個月中我開始思考用模具射出成型的方式來試圖量產化,這時候PLA這材質,是我接下來希望可以實踐這件作品量產的材質,量產有望了!!拭目以待~~~



動靜之間 between
咖啡杯盤組
設計師:易瑋勝

設計概念
虛與實、動與靜,這相對的兩極,在杯與盤的世界裡,找到了平靜的最佳詮釋。少了盤的咖啡杯,不安份地在桌面上擺盪,杯與盤間兩相契合的曲面,重新讓咖啡杯找到安定,杯與盤間依存的關係,就在密合的瞬間感受起。
杯與盤的穩定中,散發咖啡的香醇,動靜之間傳遞於空氣中,在悠閒的下午茶時間,來杯咖啡享受午後時光吧!享受這片刻的寧靜。


Read Users' Comments ( 0 )